公元1642年,被稱作現(xiàn)代鉆石貿易之父的法國的探險家兼珠寶商Jean-BaptisteTav-ernier在印度西南部得到了一塊巨大的鉆石,它重達112克拉,并具有極為罕見的深藍顏色。這顆鉆石后來被帶回法國,獻給了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,賜名“希望之鉆”。這顆鉆石仿佛女巫手中的水晶球般,讓整個歐洲看到了一個遍地是多彩寶石的印度。
“雖然那個時候東西方交通不便,但是歐洲的珠寶商卻無法抵抗印度的誘惑,遠渡重洋去尋找當?shù)氐南∮袑毷约肮哦閷。德里、孟買、加爾各答……歐洲的珠寶商幾乎走遍了整個印度。當時,沒有現(xiàn)在所謂的代理公司,人們可以直接從賣家手中購得最便宜的原材料,豐富的原材料!笨ǖ貋喌膫鞒锌偙O(jiān)Pierre Rainero說,“不久后,東印度公司便將印度納入了殖民地的版圖,將大量的印度珠寶和巨鉆帶回歐洲就變得更加容易了。綠松石、祖母綠、紅瑪瑙、黃鉆、褐鉆等等這些帶有東方氣息的寶石被大量運用在西方的珠寶設計中。早在1872年,卡地亞就用黃金和綠松石創(chuàng)作出了第一款印度風格的耳環(huán)。這種風格的珠寶很快便在巴黎、倫敦成為了時尚!
就在印度珠寶在西方社會蔚然成風的時候,頗愛前往歐洲旅行的印度王室貴族也同樣對西方的優(yōu)雅風格著了迷,1925年,印度大君伯蒂亞拉土邦主Maharaja Bhupindar Singh親自帶著一個箱子來到了卡地亞公司。匣蓋打開,一顆234.69克拉的稀世黃色彩鉆“DeBeers”與上千枚18克拉以上的鉆石展現(xiàn)在眼前。為了在自己的登基典禮上顯示其財富與權力,邦主要求卡地亞將這些總重量接近1000克拉的2930顆鉆石制成一條特別的項鏈。而卡地亞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件巨作,名為 Patiala。Maharaja Bhupindar Singh配戴著這條項鏈公開亮相之后不久,卡地亞等歐洲珠寶商便收到了大量來自印度皇室的訂單。他們手中擁有很多稀有寶石,而且出手闊綽且耐心非常,不過對設計和工藝近乎苛刻的要求也讓珠寶商們不敢掉以輕心,這段時期,誕生了TuttiFrutti等許多珠寶界的傳世之作。
AFIA模特認證體系是針對亞洲模特的骨骼條件,結合國際時尚領域職業(yè)模特的規(guī)范和慣例,在亞洲地區(qū)執(zhí)行的職業(yè)模特資質分級檢定...... 詳情